|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143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Apple Watch适合什么样的游戏?答案很明显

[複製鏈接]

1487

主題

0

好友

5139

積分

教授

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3:11
  • 簽到天數: 1058 天

    [LV.10]以壇為家I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16
    金錢
    1852
    威望
    5139
    主題
    1487

    文章勇士 回文勇士 文明人 簽到勳章 中學生 高中生 文章達人

    樓主
    發表於 2016-9-12 20:11:03
    • 天生一对?  近日《时代周刊》发表文章称,Pokemon GO 与 Apple Watch 是天生一对(Pokémon Go is a natural fit for the Apple Watch)。

        智能手表之所以能被称之为智能,能够运行各类应用当然是其中重要特性之一,打从 Apple Watch 被公布时起,我们就无数遍想象过能在手腕上任意操纵的那些 App 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智能手表游戏是一个非常惹争议的话题,想要在 Apple Watch 上玩游戏实在不是多么讨喜的事,因为它总是跟手表电池、屏幕大小、抬腕操作等限制联系在一起,虽然 Apple Watch 应用商店目前也推出了一些游戏 App,但至今地位依旧尴尬。

        到底什么样的游戏才适合在 Apple Watch 上玩?苹果直到 9 月 8 日发布会上才终于给出一个例子,《Pokemon GO》的出现给业界一剂醒神药,是啊,Apple Watch 终于有了 GPS 功能,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戴着手表出门捉小精灵?


        《Pokemon GO》本身的设计理念,就是让玩家走出门,它是一款与运动和健身必然相关的游戏。玩家为了捕捉新的精灵,必须在真实世界到处行走,探索不同的区域。游戏会记录玩家使用 App 时行走的距离,相应地,游戏也会用新的精灵对玩家的“付出”(行走)以示奖励。

        几乎每个玩《Pokemon GO》的朋友都有过打破自己往常步行公里数记录的经历,不为别的,就为了捉小精灵,根据开发商公布的数字,所有《Pokemon GO》玩家在游戏中寻找精灵的行走量,累积长达 46 亿公里。46 亿公里是什么概念呢,根据百度资料,地球距冥王星约 48 亿公里,也就是说《Pokemon GO》玩家们的行走量直逼地球到冥王星的距离。

        可想而知这游戏挽救了多少不爱运动不爱出门的葛优瘫!但是在 iPhone 上,玩家的运动数据也仅出现在游戏里,iOS 的健康应用不会同步这些数据,也不会显示玩家每天的步数和消耗的卡路里,这无形中是一种浪费,因为我们分明看到了《Pokemon GO》跟健康系统相结合的前景。《Pokemon GO》Watch 版恰到好处地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些问题,把它植入 Apple Watch 之后,它既是一款游戏,又是一款健康 App,一边寻找精灵,收集道具,一边完成健身目标,浏览运动量。


        这不仅与苹果向来关注的 Apple Watch 健康价值观完全一致,而且也弥补了手机端《Pokemon GO》在户外游玩的弊端,Watch 端至少能让玩家兼顾看表和看路,安全系数增加。同时也一定程度上让玩家暂时忘记兜里的手机,以行走为本意,游戏兼为趣,而不是一心沉迷在精灵上。

    • 杀手级应用?  对于凭优质 App 而出彩的苹果设备,我们喜欢讲“杀手级应用”。目前包括 Apple Watch 在内的智能手表都缺少这样的应用,或者说都在等待这样的应用——真正适合智能手表,并且能真正发挥出智能手表独一无二的特质。

        尽管事实证明 Apple Watch 并不是一个很好游戏平台,依旧有不少开发商愿意为此尝试,试图打开一扇新大门,他们不满足于只是把手游缩放到智能手表的尺寸,或者只是为手游添加一个适配 Apple Watch 的功能,于是 Apple Watch 上开始拥有自己的专属游戏。

        著名游戏厂商 Square Enix 两个月前为 Apple Watch 打造了一款 RPG“大作”,游戏名为《宇宙之戒(Cosmos Rings)》,其画面、剧情、售价和制作班底都可以称得上 Apple Watch 上的大作了,游戏的操作也是有质有量,角色自动平砍,手动点击表冠来装备和释放技能,上滑表冠强化升级,下滑表冠回到前一个关卡并回复时间。


        冲着这么丰富的操作,要按照 iOS 手游的标准,当然得夸一句可玩性十足。但放在一个手表上,就显得很累人了,不仅累人,玩这游戏还耗电,当然卖得也贵,定价 60 元人民币。

        游戏界向来热爱追求核心大作,但这样的大作放在 Apple Watch 上却令人深感为难,如果从一个游戏的角度评价,当然是好游戏,如果从一款智能手表 App 的角度评价,它不合适在手腕上来一场“浩大的冒险”。Apple Watch 上需要的杀手级应用,应该和 iPhone、iPad 的标准都不相同,人们希望它具有相当的可玩度,又希望它不要这么依赖操作,这样一来就很矛盾了,因为在以往的应用开发中,无论是功能还是趣味,基本取决于操作的多变与丰富。

    • 什么才叫适合?  在入手 Apple Watch 后,凭着一股新鲜劲,笔者也尝试过好几款智能手表游戏,但受制于屏幕和机能限制,它们脱离了 iPhone 之后几乎乏味得可以,娱乐方面并没有精致的内容支撑,要么无脑至极,要么过于简单,实在让人提不起兴趣。少数能让人提得起兴趣的,又得一直盯着手表看半天,点上半天,还不如换手机玩更痛快。

        不过这不代表 Apple Watch 上就没有合适的游戏可以玩,作为支持 Apple Watch 的游戏之一,《生命线》将平时很少拿来玩游戏的 Apple Watch 变成了纵贯宇宙的通讯器,随时随地接收来自世界另一个角落的讯息,使用户在办公室里、在上下班、在享用午餐晚餐时获知他的故事,处境,快乐与哀愁,一成不变的日常之外,千万里遥远的宇宙某处,还有个人等着我的选择,帮他度过难关。曾有网友说:“我曾玩过无数引人入胜的游戏,可《Lifeline》是第一款让我重新思考自己日常生活路线的作品。它猛然脱离了屏幕的桎梏,成为了我真正生活的一部分。”


        在此之前,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这么小的屏幕加上需要抬起手腕才能阅读,剧情文字类型的游戏绝对不适合在手表上玩,但《生命线》却用特殊的文本方式做到了,文字冒险游戏并不会受到机能限制,只要有好剧本,你就能玩得爽,通过信息互动和悬疑冒险类内容提高佩戴者使用粘性,最关键的是,“二选一”的选择操作相当适合在小屏幕上展示。

        后来笔者才想明白,《生命线》跟 Apple Watch 能够如此契合,是因为这个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放置”属性,玩家与游戏真正交互的时间非常零碎,而很长的时间里都是在“守候”,守着游戏里的那一方发送讯息。在 iPhone 上玩,就得时时去留意游戏里的消息,而在 Apple Watch 上玩,你将它戴在手腕上,就已经是一种“守候”,这就是比手机更加贴身的智能穿戴设备的特性。

        如果《生命线》契合的是 Apple Watch 的穿戴属性,那《Pokemon GO》同样也瞄准了这一点,同时又加上了苹果最热衷强调的的健身与运动,从 iPhone 延伸到 Watch,当然顺理成章。

        其实在此之前将健身与小游戏结合起来的Apple Watch 应用也曾有过,只是难比现下《Pokemon GO》的风头,更重要的是,那些结合健身的 Watch 游戏,最后奖励并不怎么吸引人。而已经足够吸引人的《Pokemon GO》,却选择性地把 Apple Watch 的健康属性抬高,看起来更像是将自己融入这块手表的特质当中。


        尽管《Pokemon GO》无法成为用户花费近 3000 块钱购买 Apple Watch 的理由,但至少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果真的想打进智能手表游戏市场,就要重新认识智能手表这个平台,以全新的观念去设计,比起让 Apple Watch 适应你的游戏而花样倍增,不如让你的游戏因适应 Apple Watch 而自然独特,这也是一种有趣的创造。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11-23 11:52 , Processed in 0.01354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