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477|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揽月而归

[複製鏈接]

3396

主題

1

好友

1萬

積分

教授

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奮斗
    2024-5-26 10:37
  • 簽到天數: 451 天

    [LV.9]以壇為家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25
    金錢
    12
    威望
    16771
    主題
    339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2-10-12 21:29:3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2004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国探月工程立项。17年来,从嫦娥一号实现我国首次月球环绕探测,到嫦娥三号月球软着陆,再到嫦娥五号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圆满收官。

    17年间,数十万名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集智攻关,高质量高效益完成了中国人探索月球的六次探测任务,实现“六战六捷”。完美诠释了“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

    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整装待发,即将执行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回忆起十几年前的这一幕,时任01号指挥员的李本其仍然记忆犹新。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嫦娥一号任务01号指挥员 李本其:毕竟嫦娥一号是我们第一次走向深空,也是我们这个(西昌)发射场低温火箭第一次按照零窗口组织发射。许多的第一次的背后就意味着不确定性很多,我们大量的预案考虑了各种可能,还是比较紧张。

    2007年10月24日18点05分,长征三号甲火箭点火发射升空,19点10分,嫦娥一号准确入轨。十一天之后,嫦娥一号进入月球轨道,月球迎来了中国的第一颗绕月卫星。孙家栋、栾恩杰和欧阳自远三位老人激动地拥抱在了一起,留下了中国航天历史上的经典瞬间。

    中国探月工程月球科学应用首任首席科学家 中科院院士 欧阳自远:我觉得这是大家的期盼,绕起来了,绕起来了。这一辈子太幸运了,我们能够为国家尽一点力,这是一辈子难得的机遇。

    嫦娥一号后续获取了大量科学数据,迈出了中国深空探测坚实的第一步。

    在它的基础上,2010年,嫦娥二号和地球的距离突破1亿公里,创造了当时中国航天器最远飞行纪录。

    2013年,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玉兔号的足迹留在了月球。

    2018年,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造访月球背面,成为人类认识月球的又一壮举。2019年,嫦娥四号任务团队获得英国皇家航空学会2019年度团队金奖。这也是该学会成立153年来,首次向中国项目颁发的奖项。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 探月工程常务副总指挥 吴艳华:我们不是完全重复欧美国家进行过的探月之路。比如说嫦娥二号,我们不是说简单绕着月球探测,我们同时又探测了图塔蒂斯小行星。嫦娥四号,我们更是在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的探索,我们拿到非常宝贵的科学探测数据。每一次科研成果都可以说是世界原创性地对人类的贡献。

    嫦娥五号,这是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一步。为了支撑嫦娥五号8.2吨的重量,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应运而生。这是中国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在经历了第一次成功发射,就在大家信心满满的时候,谁也没想到,意外发生了。在火箭起飞后346秒,发动机出现故障,发射失败。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总体设计师 黄兵:谁也没有料到在火箭飞出了340多秒,已经飞出了我们认为比较危险的时段里头还出现了这么一个故障。这个事情发生之后,其实我们就是想知道在遥二里头到底是哪里做错了,我们的差距在什么地方?

    长征五号遥二运载火箭的发射失利,让本来一片光明的中国探月工程蒙上了一层阴影。带着各种困惑和疑问,工程技术人员开始对长五遥二火箭的故障展开排查和修复工作。谁也不曾想到,这一过程竟持续长达908天。

    2019年12月27日,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五遥三火箭顺利起飞,发射圆满成功。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总顾问 中国工程院院士 龙乐豪:两年多的艰苦努力,终于把这个毛病应该说是找着了。(长征五号)遥三的出征,可以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要影响着中国航天近十年左右,应该是一个走向,影响极为巨大。

    长五遥三复飞成功,意味着嫦娥五号的发射就可以提上议程。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托举嫦娥五号奔向月球。它实现中国航天史上的四个“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38万公里以外的月球轨道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球土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这是中国航天历史上最复杂、技术难度最大的一次任务。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叶培建:我们要把样品拿回来,就必须走这条路。我们当时设计这个时候,主要考虑还是尽量把我们的无人探月的水平搞得高一点。将来早早晚晚要搞载人登月的,因此要为载人登月奠定一些基础,摸索一些技术。

    2020年12月17日1点59分,在经历了23天的太空探险之后,携带1731克月壤样本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完美收官。

    国家航天局原局长 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 中国工程院院士 栾恩杰:待到四子王旗会,功成大计好收官,(这是)我们对祖国的承诺。我们航天人这十几年的奋斗,完成了(探月工程)三期的目标,使我们国家进入到了能够从月球返回,深空探测的一个先进的国家的行列。

    17年来,参与探月工程研制建设的全体人员不断攀登新的科技高峰,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向更加璀璨的星空迈出了更坚定的中国步伐。探月精神必将激励中国航天人在新起点上再立新功!

    传承探月精神 迈向更远深空

    探月工程被称为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之后,中国航天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如今,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已经圆满完成,但中国航天探索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中国航天人正在传承探月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 张熇:后面我们还规划了小行星探测,还有火星取样、木星探测等等。我现在主要在做小行星探测方面的这些工作。

    见到张熇时,她告诉我们,她的团队正在对小行星探测做技术论证,这是探月工程的延续。尽管距离更远,但有了探月工程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她还是很有信心的。

    2001年,张熇就加入了探月团队。20年的时间,从初出茅庐到担当大任,她的工作轨迹始终和探月工程重叠。而她印象最深的还是嫦娥四号任务。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 张熇:嫦娥四号它区别于嫦娥三号,(它是)在(月球)正面着陆,我们认为还是两个大的难点,一个当然因为去背面没有直接的对地通信,要做中继通信。另一个方面就是月球背面和正面着陆还是不太一样的,全是大大小小的撞击坑,然后它几乎找不到一块几十公里的大的这种平坦的地方。因为如果不平坦,对我们着陆来说风险就很大。

    2019年1月3日,在经过38万公里、26天的漫长飞行之后,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的篇章。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在嫦娥四号成功落月那一刻,从预言那天起就一直参与探月工程的叶培建院士,静静走到了张熇的身后,把手按在了她的肩膀上,而张熇则牢牢握住了叶培建的手。这个瞬间也成为中国航天历史上的一个经典,两代航天人用这种方式向对方表示祝贺。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 张熇:他(叶培建院士)到了拍了我一下,说了一句不容易,然后我就比较激动了。我们慢慢走上了相对重要的岗位,也不负他们上一代人对我们的重托。我们能够把棒接过来,后面能够把这个任务完成好。

    像张熇一样,17年的探月工程,一批年轻航天人迅速成长,他们不仅接过了老一辈航天人工作的接力棒,更是接过了探月精神的传承。

    国家航天局原局长 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 中国工程院院士 栾恩杰:我觉得这十几年看着它(探月工程)成长,一步一步进步,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年轻,这是我最欣慰的。现在的嫦娥队伍,三四十岁的人都成长起来了。你说什么是最高兴的?是后续有人。

    如今的中国航天人,正在探月工程的基础上,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目前,我国已经和60来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了近160份合作协议。探月工程四期、行星探测工程、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一系列新的航天规划已经启动。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 探月工程常务副总指挥 吴艳华:我们也在进行中长远发展战略规划的论证,比如说我们要不要向太阳系边际的探测等等这一些任务。每一次任务,有新的目标,有新的意义,争取有新的重大的科学发现。推动我们在太空领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我们中国人的智慧、贡献和力量。




    0

    主題

    0

    好友

    2615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1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2134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推廣值
    0
    貢獻值
    0
    金錢
    3232
    威望
    2615
    主題
    0
    沙發
    發表於 2022-10-12 21:58:19 |只看該作者
    中国人的智慧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按這成為會員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5-1-25 21:54 , Processed in 1.019003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