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合作的美国人
1989年,在克服了经费紧张、工业落后、经验缺乏等困难之后,北京谱仪投入运行。“中国北京的对撞机开始运行了”,世界高能物理学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
1990年2月到3月间,当时在美国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工作的Walter Toki来到高能物理所,高能物理所前所长、时任副所长郑志鹏接待了他。
“我和我的同事们对北京谱仪物理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够与中国合作。”Toki说。
Toki并不是第一个表达合作意愿的美国人。早在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设之时,李政道和美国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教授Wolfgang K.H. Panofsky就曾向中科院时任院长周光召及高能物理所时任所长叶铭汉提出过合作建议。
Toki当然也不是最后一个表达合作意愿的美国人。1990年夏天,在一次召开于新加坡的高能物理大会上,郑志鹏向世界高能物理学家介绍了北京谱仪的新进展,会上,美国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时任主任Burton Richter教授告诉郑志鹏,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和美国其他机构的物理学家对北京谱仪非常感兴趣,不知道是否有可能由此开展中美科技合作。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得到了美国科学家的帮助,北京谱仪运行之后,很多数据分析工作,我们也需要向美国学习。”郑志鹏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正是由于这两点原因,北京谱仪向合作寻求者敞开了大门。
最终,1990年12月,Richter与高能物理所时任所长方守贤教授签署了“高能物理所与美国直线加速器中心合作备忘录”。北京谱仪由此成为第一个由我国主导的国际合作组实验。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108.170.5.74:8080/)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