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对焦模式?
所谓的对焦模式,就是指相机如何完成对焦的动作。常见的对焦模式有三种,分别是单次自动对焦(Single-Shot AF)、连续自动对焦(Continuous AF)及手动(Manual Focuse)。对焦模式的切换,有的在镜头的接环旁边,以「C、S、M」表示,有的则是在机身内的选单中,或是在机顶的设定钮。
Nikon的对焦模式设定钮通常在镜头接环一侧。
Sony的入门级机身,对焦模式设定钮可以在选单内设置。
Canon的入门级机身,对焦模式设定钮则在机背上。
单次自动对焦(Single-Shot AF)
当使用者与被摄者之间的距离固定,而且物体是静态的,可以使用单次自动对焦,这也是最常用的对焦模式。通常,如果相机没有完成正确的对焦是无法按下快门钮的。
单次自动焦适用的场合有:静物、风景、人物、花卉.....等。
静物,Sony α350+DT 16-105mm f/3.5-5.6的55mm端。P模式, 光圈F5.6, 快门1/125秒, ISO 400, 日光白平衡, JPEG。
人物,Sony a350+DT 16-105mm f/3.5-5.6的20mm端。A模式, 光圈F11, 快门1/60秒, ISO 400, 日光白平衡, JPEG。
连续自动对焦(Continuous AF)
连续自动对焦通常用于运动摄影。当相机设定为连续自动对焦时,如果主体不断的朝向相机移动,只要摄影者将对焦点框在主体上,并保持半按快门按钮的动作,相机就会连续对焦。通常这种对焦模式,要配合连拍的效果会更好。此外在本模式之下,只要拍摄者全按快门钮,相机即会拍摄照片,不管主体的对焦是否准确。
连续自动焦适用的场合:运动、竞速、动态物体.....等。
迎面而来的飞机,Canon EOS 50D+EF 70-200mm f/2.8 L USM的200mm端。A模式, 光圈F11, 快门1/1000秒, ISO 400, 日光白平衡, JPEG。
运动中的小朋友,Canon EOS 20D+EF 70-200mm f/2.8 L USM的200mm端。A模式, 光圈F4, 快门1/125秒, ISO 400, 日光白平衡, JPEG。
手动对焦(MF)
在某些情况下,相机的自动对焦并不太好运作,比如场景太昏暗、拍摄的物体缺少对比度清晰的区域,象是一面单色的墙壁、隔着网子、笼子进行拍摄,会让机身的自动对焦系统失灵,在这些情况下,手动对焦可能效果更好。
手动对焦是以手动的方式,以转动镜头上的对焦环来完成对焦。要进行手动对焦之前,先要将对焦模式切换到手动对焦(由机身上的设定或是镜头本身)。来回转动对焦环,并以肉眼在观景窗中确认主体是否变得清楚,当清楚的呈现即表示对焦准确了。
手动对焦适用的场合:微距、昏暗场所、任何自动对焦难以对焦的场所。
任意的变换我们所需的对焦区域
目前的单反都具有多个对焦区域,使用者一定要理解多对焦区域的运作及设定,才不会发生相机选择的对焦位置,和我们所想要的位置不一样的状况,一般来说,单反大致上可以区分为三种对焦区域模式,分别是广域(自动)、动态及单点。
先将对焦模式转盘转到MF(手动)模式。
来回转动镜头的对焦环,以肉眼于观景窗中确认主体是否清楚呈现。
广域对焦或自动区域对焦:快速写意的用法
在这种模式之下,相机将自动选择包含离相机最近拍摄对象的对焦区域。通常在使用情境模式时,相机会自动设定为这种对焦模式,如果在进阶的P、S、A、M模式,使用者未特别指定的话,也是这种模式。
在本模式之下,使用者无法决定对焦区域,完全任由相机决定,因此适合用在拍摄一般的游游速写、生活纪录,或是团体照之类的。
使用自动对焦区域模式,拍摄街头速写或是长景深的照片。
动态区域:对付动个不停的拍摄主体
用户可以手动选择对焦区域,但即使拍摄对象暂时离开所选对焦区域,相机也会依据来自其他对焦区域的信息进行对焦。用于不规则运动中的拍摄对象。一般使用情境模式的「运动摄影模式」时,机身会自动将对焦模式切换至本模式。
当使用P、S、A、M模式时,如果要拍摄运动主题,可以将对焦模式切换至连续对焦,并将对焦区域模式切换为动态,以增加成功的机率。
使用动态区域模式来捕捉运动主体。
单点对焦区域:你最实用的对焦区域模式
使用者可以运用对焦区域的操作钮。来选择特定的单一对焦区域,你所选择的对焦区会亮以红点,相机只会以使用者所选择的对焦区域的物体进行对焦。这是最通常也是使用率最高的对焦区域模式,建议在静态及大多数的拍摄场合使用,如一般的人像、风景等等。
使用单点对焦区域模式拍摄浅景深照片或是用来突显主题的照片。
如何手动选择对焦区域?
各厂牌机身对于手动选择对焦区域的操作略有不同,以Sony为例,任何一部机身均可以在切换对焦模式为「局部」时,摇动机背上的多功能选择器(如图A)。Nikon则是运用机背的多功能选择器(如图B)。Canon的机身则是按下焦点选择钮(1)之后,再运用机运用机背的多功能选择器(2)进行选择(如图C)。
图A
图B
图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