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2016|回復: 14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揭秘海嘯:速度相當噴氣機曾吞噬地球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748

好友

7萬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昨天 13:46
  • 簽到天數: 3538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推廣值
    355
    貢獻值
    65076
    金錢
    11023
    威望
    72062
    主題
    11775

    文章勇士 回文勇士 文明人 附件高人 推廣 文章達人 中學生 高中生 大學生 教授 實習版主 簽到勳章 簽到達人 男生勳章 管理員 附件達人 伴壇終老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1-4-12 01:08:0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1e0428f8.jpg

    日本宮城縣,強烈地震引發的海嘯卷走了大量汽車和房屋,景像慘不忍睹。(圖片提供:Keichi Nakane, Yomiuri Shimbun)
    新浪環球地理訊 北京時間3月15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11日,日本發生9級強烈地震並引發可怕海嘯,造成重大人員財產損失。這場災難促使人們再次將目光聚焦在海嘯成因、警報信號以及如何應對海嘯威脅上。根據美國媒體報道,這場地震是有記錄以來震級最大的地震之一,強震引發的巨大海嘯襲擊了日本東岸,導致數千人死亡。幾小時內,海嘯抵達夏威夷,包括南美洲、加拿大、阿拉斯加在內的太平洋地區以及包括俄勒岡州沿海在內的美國部分地區均發布海嘯預警。
    海嘯如何形成?
    海嘯是海下地震、山崩或者火山噴發引發的一系列巨大海浪。巨型流星撞擊海洋也能引發海嘯,但這種情況較為罕見。曾發現小行星撞擊痕跡的科學家表示,35億年前的小行星撞擊引發的大海嘯曾經吞噬整個地球,除了最高的山脈外,巨浪淹沒了地球上的一切。受大海嘯影響,大陸海岸線發生巨變。
    如果擁有足夠能量,地震能夠導致海底發生位移,進而引發大量海水的突然移動,制造海嘯災難。海嘯的英文單詞“Tsunami”源於日語,在日本,海嘯實際上非常普遍。最近幾個世紀,死於海嘯的日本人多達數千名。海嘯並不是一個單一的海浪,而是一系列海浪,也被稱之為“波列”。在海嘯災難中,最初的海浪並不一定最具有破壞性。值得一提的是,海嘯並不是潮汐。
    海嘯波的長度可達到60英裡(約合100公裡),最長相隔時間可達到一小時。海嘯能夠在不損失大部分能量情況下席卷整個海洋。2004年的印度洋大海嘯向非洲方向推進了3000英裡(約合5000公裡),抵達非洲時的能量也足以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科學家表示太平洋西北地區曾於1700年發生9級大地震,強震引發的海嘯導致可怕洪水,給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區造成巨大破壞。
    速度相當噴氣機
    海嘯能夠在不引人注意的情況下以每小時500英裡(約合每小時800公裡)的速度迅速抵達海面,不到一天之內便可席卷整個海洋。根據有關海水深度、距離以及引發海嘯的事件發生的時間,科學家能夠計算出海嘯何時抵達地球上的不同地區。
    在開闊海域,海嘯在海面上的高度可能不到1英尺(約合30釐米),這也就是為什麼水手很難意識到海嘯發生。但強大的衝擊波能夠快速穿過海洋,速度有時與一架商用噴氣式客機不相上下。一旦抵達海岸附近的淺水域,海嘯的速度便會減緩。海嘯在海面上的速度超過海底,導致海平面戲劇性上升。
    暗礁、海灣、河流入口和海下構造等地理特征能夠分散海嘯的能量。在一些區域,海嘯只會導致海平面垂直上升幾英寸或者幾英尺。其他區域,海嘯則可導致海平面垂直上升100英尺(約合30米)。絕大多數海嘯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幅度不超過10英尺(約合3米)。根據新聞報道,2004年12月發生的印度洋海嘯在一些區域的高度達到30英尺(約合9米)。在其他地區,目擊者稱海平面快速上升。海嘯引發的洪水可向內陸推進1000英尺(約合300米)以上,卷走巨石、汽車並摧毀房屋。
    在最後抵達內陸地區時,海嘯並不一定以一系列巨浪的形式出現。它們可能更像是快速上升的潮汐,同時伴隨海下區域劇烈湧動,將人卷入海底,撕碎沿途的物體。整個海灘都會被海嘯掀翻。很多目擊者稱海嘯的聲音就像是貨運列車。
    導致巨大傷亡
    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是有記錄以來破壞性最大的海嘯,共導致20多萬人死亡,很多人被大海無情吞噬。在2004年之前,破壞性最大的海嘯發生在1782年,由中國南海發生的地震引發,估計共造成4萬人死亡。1883年,南爪哇海發生的由印度尼西亞喀拉喀托火山噴發引發的海嘯共導致大約3.65 萬人死亡。1868年,智利北部地區遭海嘯襲擊,共有超過2.5萬人喪生。
    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表示,太平洋是迄今為止最為活躍的海嘯多發區。包括加勒比海、地中海、印度洋和大西洋在內的海域同樣會產生海嘯。北大西洋發生的海嘯包括1775年由裡斯本地震引發的海嘯,共導致葡萄牙、西班牙和北非的6萬人死亡。這場地震在加勒比海引發的海嘯高度達到23英尺(約合7 米)。
    自1498年以來,地中海曾發生37場海嘯,其中一些由當地發生的事件引發,其他則由相隔很遠的事件引發,例如1775年發生的海嘯,這場海嘯由葡萄牙附近發生的地震引發。所有這些海嘯共導致大約9500人死亡。1999年土耳其伊茲米特地震在馬爾馬拉海引發大海嘯。
    海嘯預警信號
    地震是海嘯的一個天然預警信號。如果感覺到強烈震動,千萬不要在海岸停留。如果聽到地震發生的消息,海嘯也可能隨之而來,公眾可以通過廣播或者電視獲得更多信息。地震可以引發數英裡外的海域發生海嘯。在地震發生後幾小時,海嘯便隨之發生。
    目擊者稱曾在海嘯來臨前發現水面出現明顯的起落。如果發現海水異常且快速後退,可能就說明一場海嘯已經在來的路上。這個時候,應立即前往地勢較高的地方躲避。印度洋海嘯之所以導致很多人死亡是因為他們走下海灘,觀察後退的海水。專家們認為,發現海水後退後,人們最多有5分鐘時間撤離危險區域。
    海嘯是一系列海浪,最初的海浪可能並不具有最大的危險性。在最初的海浪抵達海岸之後,海嘯的危險性仍會持續幾個小時。海嘯波列可能以一系列海浪的形式出現,相隔時間在5分鐘至1小時之間。在此之前,海水會反復出現後退和向前推進。為了避免成為海嘯的犧牲品,人們應一直遠離危險區域,直至聽到已經安全的消息。
    印度洋海嘯的幸存者回憶說,當時的海水快速湧起,帶著可怕的力量衝向海岸。在海水退卻時,很多人被卷入大海。海嘯潮在海岸一帶的破壞性存在差異,在一個點破壞性較小,在相隔不遠的另一點則破壞性較大。但我們不能進行這種預測,因為將一個地區的海嘯與其他地區海嘯區別開來的跡像少得可憐。海嘯可以抵達跟大海相通的河流和溪流,如果發生海嘯,人們應該像遠離海灘一樣,遠離這些水域。
    如何應對海嘯?
    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表示,由於開闊海域的海嘯波很難察覺,在海上行駛的當地船只收到海嘯預警後不應返港,因為海嘯會導致港口的水面快速變化,帶來無法預測的危險水流。如果有時間同時水手獲得港口管理部門的批准,船只業主可以駕船出海,應對海嘯。發生海嘯時,人們不應留在停靠在港口的船只上。海嘯往往給船只帶來重大損毀,摧毀吃水線以上部分。
    自我免責聲明:
    ※此貼僅供網路線路測試及學術交流 不得燒錄販售,請勿作商業上之用途!檔案下載測試完檔案,請立即刪除
    ※請勿公開販賣.以免以身觸法.如作為其它用途,皆與本論壇及作者無關!!
    ※若滿意者請購買正版並尊重智慧財產權
    ※如果此帖發表之內容涉及侵權,而損及您的利益,請立即通知版我刪除文章
    無效樓層,該帖已經被刪除
    無效樓層,該帖已經被刪除
    無效樓層,該帖已經被刪除

    1

    主題

    2

    好友

    190

    積分

    小學生

    Rank: 2

  • TA的每日心情

    2023-10-10 22:30
  • 簽到天數: 842 天

    [LV.10]以壇為家I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0
    金錢
    949
    威望
    190
    主題
    1
    5#
    發表於 2011-6-3 12:54:24 |只看該作者
    没经历过,可怕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
    無效樓層,該帖已經被刪除
    7#
    無效樓層,該帖已經被刪除
    8#
    無效樓層,該帖已經被刪除

    1

    主題

    0

    好友

    270

    積分

    小學生

    Rank: 2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18-2-13 22:39
  • 簽到天數: 534 天

    [LV.9]以壇為家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0
    金錢
    84
    威望
    270
    主題
    1
    9#
    發表於 2011-11-22 10:11:43 |只看該作者
    太可怕啦
    請大家多給發帖者支持,有您們回應支持,才有動力去發貼!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
    無效樓層,該帖已經被刪除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按這成為會員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6-8 01:48 , Processed in 0.02613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